地址:
业务咨询:
投诉建议:
服务热线:
400-666-1678(免收话费)
总机:0755-8885-0135
欧盟将于 2025 年 8 月 1 日强制实施EN 18031 网络安全标准,这是继《无线电设备指令》(RED)后针对联网设备的核心合规要求。该标准通过14 项安全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,覆盖三大领域:
一、标准框架与适用范围
三部分核心内容
EN 18031-1(网络保护):针对互联网连接设备,要求防 DDoS 攻击、强制使用 TLS 1.2 加密通信、支持 OTA 固件更新(需数字签名验证)及漏洞响应机制。例如路由器需内置防火墙、禁用默认密码,并承诺至少 2 年安全补丁支持。
EN 18031-2(隐私保护):适用于处理个人数据的设备(如儿童监护仪、智能手表),需实现 AES-256 数据加密、家长控制功能(如限制儿童设备使用时长)及数据最小化原则。
EN 18031-3(防欺诈):针对支付类设备(如 POS 机、加密货币钱包),要求多因素认证(生物识别 + 短信验证)、交易日志不可篡改及安全启动(Secure Boot)技术。
强制覆盖的设备类型
联网设备:智能手机、Wi-Fi 路由器、工业物联网传感器等直接或间接接入互联网的无线设备。
数据处理设备:儿童智能玩具、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涉及用户隐私数据的产品。
金融交易设备:支持虚拟货币转账或支付功能的终端,如智能 POS 机、数字钱包硬件。
豁免与例外
医疗器械(适用 MDR 法规)、航空设备(适用 EU 2018/1139)等可部分豁免。
传统非联网设备(如普通吹风机)仍需符合基础安全标准(如 EN 60335)。
二、核心技术要求与合规路径
关键技术机制
访问控制:权限分级管理,禁止默认密码(如 "admin"),强制用户首次使用修改密码。
安全通信:Wi-Fi 需支持 WPA3 协议,管理接口(如 Web 界面)必须使用 HTTPS 加密。
安全更新:固件更新包需通过 RSA-2048 数字签名验证,禁止降级至已知漏洞版本,并提供至少 2 年补丁支持。
漏洞管理:建立公开漏洞报告渠道,90 天内响应高风险漏洞。
认证模式选择
自我声明(DoC):适用于无默认密码、不涉及儿童或金融数据的低风险设备,需提交技术文档(如安全设计说明、风险评估报告)。
公告机构(NB)认证:若设备允许无密码访问、处理敏感数据或涉及支付功能,必须通过第三方审核,测试内容包括漏洞扫描、固件回滚验证等。
测试与文档要求
实验室需验证通信协议安全性(如 WPA3 SAE 协商)、数据存储加密(如闪存 AES-256)及权限划分合理性。
制造商需提供原理图、PCB 布局、威胁建模报告等技术文件,证明符合 14 项安全机制。
三、实施时间表与企业应对策略
过渡期安排
2025 年 8 月 1 日前已在欧盟市场销售的设备可继续流通,但新生产批次必须符合 EN 18031。
建议企业至少提前 6 个月启动合规评估,预留整改时间(复杂设备测试周期可能延长至 12 周)。
合规步骤建议
差距分析:对照标准自检现有设计,重点检查密码策略、加密协议及更新机制。
技术整改:修复弱加密(如替换 SSL v3 为 TLS 1.2)、开发家长控制模块(儿童设备)。
认证申请:选择欧盟认可的公告机构(如德国莱茵 TÜV、中国电研威凯),提交测试样机及文档。
持续维护:获证后每年接受监督审核,定期更新安全补丁并保留日志记录。
风险提示
未通过认证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,且可能面临高额罚款(最高全球营业额 4%)。
若设备涉及儿童数据或金融交易,需同时符合 GDPR 及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(PCI DSS)。
四、行业影响与典型案例
消费电子领域
智能手表需支持生物识别 + PIN 双重认证,健康数据本地加密存储,禁止未经授权的云端传输。
蓝牙音箱需关闭非必要服务端口(如 Telnet),固件更新需通过 HTTPS 通道并验证签名。
工业物联网领域
工厂传感器需实现网络流量监控(如限制异常数据包),并建立设备身份认证机制(如 X.509 证书)。
边缘计算网关需支持安全启动(Secure Boot),防止固件被篡改导致生产中断。
金融科技领域
POS 机需集成动态令牌生成器,交易日志需存储于不可擦除内存并定期审计。
加密货币硬件钱包需通过 FIPS 140-3 Level 3 认证,私钥生成过程需物理隔离。
五、资源与工具推荐
官方资源
欧盟委员会 RED 指令补充法案(EU)2022/30:明确标准法律依据及豁免条款。
CEN/CENELEC 联合发布的 EN 18031-1/2/3 标准文档:可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官网获取。
合规工具
漏洞扫描工具:Nessus、OpenVAS 用于检测已知漏洞。
固件签名工具:使用 OpenSSL 生成 RSA-2048 证书,配合 OTA 更新平台(如 AWS IoT)实现安全分发。
威胁建模框架:采用 STRIDE 模型分析设备面临的安全风险,并制定应对策略。
* 本文为技术科普文章(非商业推广广告),含部分AI创作,仅供参考;如有技术疑问,请联系平台运营人员进行修改。
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资讯,欢迎联系我们~
24小时服务热线:131-4343-1439(微信同号)
微测检测专线邮箱:mti@51mti.com
深圳总部
北京办事处
上海办事处
快速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