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
业务咨询:
投诉建议:
服务热线:
400-666-1678(免收话费)
总机:0755-8885-0135
Qi 认证的测试内容
Qi 认证的测试由 WPC 授权实验室执行,分为符合性测试(Compliance Testing) 和兼容性测试(Interoperability Testing) 两部分,具体内容如下:
一、符合性测试(针对产品是否符合 Qi 标准核心要求)
基础性能测试
功率输出与稳定性:验证在不同负载(如 0-100% 功率)下的输出电压、电流是否稳定,是否符合 Qi 规定的功率等级(如 5W、10W、15W 等)。
能量传输效率:测试发射器与接收器在不同位置(XYZ 轴平移、旋转)时的能量转换效率,确保非对准状态下仍能高效传输。
通信协议测试:检测设备间的通信时序(如启动、停止、功率协商)、报文格式是否符合 Qi 协议规范,避免通信异常导致充电中断。
安全与保护机制测试
异物检测(FOD):验证对金属异物(如硬币、钥匙)的检测灵敏度,确保异物进入充电区域时能快速停止供电,避免过热或火灾风险。
过温 / 过流保护:测试设备在高温、过流、短路等异常情况下的保护功能(如自动断电)。
电磁兼容性(EMC):根据目标市场(如欧盟 CE、美国 FCC)要求,测试设备的电磁辐射、抗干扰能力是否符合标准,避免干扰周边电子设备。
特定功能测试(根据产品类型)
发射器:测试线圈布局、磁场分布、对多设备同时充电的支持(如兼容多线圈模式)。
接收器:测试与不同发射器的适配性、功耗控制(如待机时低功耗)。
双向设备:测试发射 / 接收模式切换的稳定性、协议兼容性。
二、兼容性测试(确保与其他 Qi 认证设备互通)
发射器需与 WPC 认证过的主流接收器(如手机、耳机等)配对测试,验证充电启动速度、功率协商、稳定运行能力。
接收器需与不同品牌、不同功率等级的 Qi 发射器配对,确保在各种场景下(如不同摆放位置、温度环境)均能正常充电。
重点测试“边缘场景”,如发射器与接收器轻微错位、低电量启动、高温环境下的兼容性。
Qi 认证容易通过吗?
Qi 认证的通过难度取决于产品设计成熟度和对标准的理解程度,整体而言属于 “有明确门槛,但可通过专业准备提高通过率” 的认证,具体影响因素如下:
技术门槛中等:
Qi 标准对协议、安全机制的要求较细致(如 FOD 算法精度、通信时序误差范围),若企业缺乏对标准细节的理解(如协议漏洞、异物检测阈值设置不合理),容易在测试中出现不符合项。
兼容性测试涉及多品牌设备,若产品与主流机型(如 iPhone、安卓旗舰机)的适配存在瑕疵,可能导致测试失败。
失败常见原因:
FOD 灵敏度不足(无法检测小尺寸金属异物)或误触发(对非异物金属部件误判);
功率输出不稳定(如低电压时波动过大);
与部分 Qi 设备通信协议不兼容(如报文格式错误);
电磁辐射超标(尤其高功率产品)。
提高通过率的关键:
研发阶段严格对标 Qi 标准文档(如最新的 Qi 1.3.2 或 Qi2 规范),避免设计偏离;
提前委托 WPC 授权实验室进行预测试,及时修正不符合项;
选择成熟的方案(如采用经过验证的芯片方案),减少协议和硬件设计风险。
综上,Qi 认证并非 “轻易通过”,但只要产品设计符合标准、测试前充分验证,多数企业可在 1-2 轮测试后通过。对于首次申请的企业,建议借助专业第三方机构(如测试实验室)的技术支持,降低失败风险。
* 本文为技术科普文章(非商业推广广告),含部分AI创作,仅供参考;如有技术疑问,请联系平台运营人员进行修改。
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资讯,欢迎联系我们~
24小时服务热线:131-4343-1439(微信同号)
微测检测专线邮箱:mti@51mti.com
深圳总部
北京办事处
上海办事处
快速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