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
业务咨询:
投诉建议:
服务热线:
400-666-1678(免收话费)
总机:0755-8885-0135
物联网设备的 EN 18031 认证周期通常在3-8 个月之间,具体时长取决于设备风险等级、功能复杂度及合规路径选择。以下是关键影响因素和典型周期的详细解析:
一、基础周期范围与风险分级
1. 低风险设备(自我声明路径)
适用场景:无默认密码的智能家居设备(如智能插座)、仅本地通信的工业传感器。
周期:3-4 个月
技术文档准备:1-2 个月(包括风险评估、安全设计文档、软件物料清单 SBOM)。
实验室测试:1-2 周(验证通信加密、访问控制等基础要求)。
自我声明:1-2 周(提交《符合性声明》并加贴 CE 标志)。
典型案例:智能灯泡(仅 Wi-Fi 连接,无数据存储)通过自我声明路径,总周期约 3.5 个月。
2. 高风险设备(第三方认证路径)
适用场景:儿童智能手表、支持支付的智能门锁、工业控制系统网关。
周期:6-8 个月
技术文档与工厂审核:2-3 个月(需提交供应链安全声明、生产流程控制文件,并接受公告机构现场审核)。
实验室测试:4-6 周(覆盖网络防护、隐私保护、金融安全三重测试,如 DDoS 攻击防护、生物数据加密验证)。
整改与复测:2-4 周(若首次测试发现漏洞,如默认密码未禁用,需重新设计并复测)。
证书发放:2-4 周(由欧盟授权公告机构颁发 CE-RED 证书)。
典型案例:儿童智能手表(同时处理健康数据和移动支付)通过第三方认证,总周期约 7 个月。
二、关键影响因素与耗时细节
1. 工厂审核要求
高风险设备需接受公告机构(NB)的现场审核,重点检查固件签名流程、供应链可追溯性及质量管理体系(如 ISO 9001)。审核耗时约1-2 周,若首次未通过,整改可能额外增加2-4 周。
案例:某工业网关因生产流程中未实施固件数字签名,整改后重新审核耗时 3 周。
2. 漏洞整改复杂度
高风险漏洞(如加密协议降级、支付数据明文传输)需在 90 天内修复,可能导致多轮复测。例如,智能摄像头因 RTSP 视频流未加密,整改后重新测试耗时6 周。
低风险漏洞(如日志记录不完整)整改周期通常为2-4 周。
3. 多标准组合认证
若设备同时涉及多个子标准(如智能手表需符合 EN 18031-1/2/3),测试周期可能延长30%-50%。例如,支持 NFC 支付的智能手环需额外验证交易日志完整性和防回滚机制,测试时间从 4 周延长至 8 周。
4. 认证机构排期
热门机构(如 SGS、TÜV)的实验室测试排期可能长达4-6 周,尤其在 2025 年 8 月强制实施日期临近时,周期可能进一步压缩至12 周以上。
优化建议:优先选择具备 RED 指令和 EN 18031 双重资质的机构(如中国电研威凯检测),可减少转介时间。
三、周期优化策略与实际案例
1. 预合规设计与模块化测试
在设计阶段使用欧盟决策树工具(Decision Tree)预判适用子标准,避免后期架构调整。例如,某智能门锁提前规划家长控制功能,减少整改时间2 个月。
将设备功能拆解为独立模块(如通信模块、数据存储模块),并行开展测试。例如,工业物联网网关的网络防护和隐私保护模块同步测试,周期缩短30%。
2. 系列认证与批量处理
同一系列设备(如不同颜色的智能门锁)若核心安全设计一致,可打包认证,周期缩短至2-3 个月。例如,某厂商通过系列认证将 5 款智能门锁的总周期从 20 个月压缩至 6 个月。
条件:硬件加密芯片、固件版本、权限管理逻辑完全一致,仅非安全参数(如外观)可差异化。
3. 第三方技术支持
与具备 EN 18031 经验的实验室合作,可复用 30% 原测试数据,周期缩短40%。例如,某智能摄像头厂商通过与中国电研威凯检测合作,将测试时间从 8 周压缩至 4 周。
四、2025 年合规关键时间节点
强制实施日期:2025 年 8 月 1 日起,未认证产品禁止进入欧盟市场,已上市产品需在过渡期内完成整改。
建议启动时间:
低风险设备:至少提前6 个月(2025 年 2 月前)。
高风险设备:至少提前10 个月(2024 年 10 月前)。
费用参考:
低风险设备:测试费约1.5 万 - 3 万欧元,总合规成本(含文档准备)约5 万欧元。
高风险设备:测试费5 万欧元以上,工厂审核费约1 万欧元 / 次,总成本可能超过15 万欧元。
五、常见误区与风险规避
默认密码问题:若设备允许用户不设置密码,需通过第三方认证路径,周期延长1-3 个月。
儿童设备访问控制:未实现家长权限分级的设备需额外提交专项审核,周期增加2-4 周。
金融设备安全更新:单独使用数字签名或访问控制不足以满足 EN 18031-3,需多重机制组合,可能导致测试时间延长2 周。
通过系统性整合安全设计、优化认证路径并预留充足整改时间,企业可在满足欧盟合规要求的同时,将认证周期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 **80%** 以内。建议建立跨部门合规团队,结合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,确保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。
* 本文为技术科普文章(非商业推广广告),含部分AI创作,仅供参考;如有技术疑问,请联系平台运营人员进行修改。
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资讯,欢迎联系我们~
24小时服务热线:131-4343-1439(微信同号)
微测检测专线邮箱:mti@51mti.com
深圳总部
北京办事处
上海办事处
快速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