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
业务咨询:
投诉建议:
服务热线:
400-666-1678(免收话费)
总机:0755-8885-0135
随着2025 年 8 月 1 日的日益临近,EN 18031 认证的 “大限” 如悬顶之剑,欧盟委员会已明确新规强制执行无缓冲、无延期。此刻仍持观望态度的厂商,正站在市场准入与巨额罚单的十字路口,稍有迟疑,便可能满盘皆输。
一、铁律已至:新规执行的严峻现实
自2024 年 8 月 EN 18031 标准发布,欧盟已给予近一年的过渡期,并于 2025 年 1 月 30 日将其正式纳入 RED 指令协调标准清单。从 8 月 1 日起,所有新进入欧盟市场的无线电设备,包括库存产品,都必须满足这一标准。海关将严格核查 “默认密码禁用”“数据加密”“安全更新” 等关键项,一旦违规,产品将面临直接退运、已售产品强制召回,甚至高达销售额 4% 的罚款 。这意味着,任何侥幸心理都将在严苛的监管下无所遁形。
二、厂商常见致命误区:危险的认知陷阱
误区一:“法不责众,大家都没做”
现实是头部企业早已抢占先机。三星、飞利浦等品牌在2024 年便启动认证,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,其获证产品占比已超 60%。反观中小厂商的观望,实则是主动放弃市场份额。欧盟海关 2025 年的试点抽查数据显示,中国出口的无线电设备中,仅有 32% 符合新规,“集体违规” 的幻想终将被市场淘汰的残酷现实击碎。
误区二:“查不到我,做个表面合规就行”
欧盟的检测手段远超想象。其采用Nmap 端口扫描、Wireshark 抓包等自动化工具进行批量筛查。设备若响应 Telnet/SSH 端口,或数据流未使用 TLS 1.3 加密,将直接面临退运。技术的 “火眼金睛” 让表面合规无处遁形。
误区三:“被查到再整改也来得及”
EN 18031 认证全流程耗时 4 - 8 个月,硬件改造(如增加安全启动模块)需 3 - 6 个月,固件重写(如强制密码策略)需 2 - 4 个月,金融类设备强制的 NB 机构认证也需 1 - 2 个月。从 4 月 11 日起算,仅剩 112 天,已无法完成完整认证流程,临时抱佛脚只会错失市场机遇。
三、破局三步骤:抢占合规先机
STEP 1:72 小时高危项自检
厂商需立即开展自查,重点检查首次开机是否强制修改默认密码(当前仍有20% 产品存在此问题),数据传输是否使用 TLS 1.3 或 HTTPS,支付设备是否支持数字签名与动态口令双认证。这些基础项的疏漏,可能成为进入欧盟市场的致命阻碍。
STEP 2:优先攻克 “一票否决” 项
选择成本最低的合规路径,如复用现有认证,让同系列产品共享已获证型号的成果,可节省50% 费用;通过 OTA 推送密码策略、关闭冗余端口,快速完成软件紧急补丁;补充风险评估报告、加密协议说明等文档,避免因材料不全导致认证被驳回。
四、自我声明的雷区:别让虚假报告毁了一切
部分厂商误将自我声明视为“捷径”,却不知其中暗藏诸多限制条款。若设备允许默认空密码或弱口令,处理虚拟货币或支付的设备未通过 NB 机构认证,儿童产品未实现家长权限隔离,即便提交声明也会被判定违规。欧盟的检测手段涵盖自动化工具扫描、文档深度审查与黑名单联动机制,一旦发现虚假报告,涉事企业将面临产品销毁、高额罚款,甚至全品类产品加强查验的严重后果。
五、合规与风险的成本博弈
对比加急认证与拖延后果,前者可复用硬件模块、节省成本,快速打开市场;后者则可能因库存滞销、经销商索赔,导致数百万甚至更高的损失。当下,厂商需立即行动,利用即将推出的自检工具包开展48 小时自检,分级攻坚致命项,锁定 “保过” 认证通道。否则,今日省下的认证费用,明日或将以十倍、百倍的罚款偿还,更会失去欧盟乃至全球市场的入场券 。
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资讯,欢迎联系我们~
24小时服务热线:131-4343-1439(微信同号)
微测检测专线邮箱:mti@51mti.com
深圳总部
北京办事处
上海办事处
快速咨询